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lass of 2023, Master of Scienc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写在开始之前
最近正在等待学校出结果……从最开始的焦虑、到现在的麻木,整个人都有点僵硬,做事情也没啥动力。正好那天有同学提到了写飞跃手册的事情,那我就尽我所能,系统地写写吧。之前有一批人搞了飞跃手册的GitHub网页,我也看了。各位学长学姐的经验固然及其宝贵,但是感觉缺少系统的、从头至尾的框架。所以我希望自己能补充一下这方面的东西,并且掺杂一些“机器人工程”的私货。
此个人飞跃手册计划被我称为“Go Cats!”,其实是对Berkeley的那句“Go Bears!”的拙劣的模仿。我在想,你科的什么动物比较有象征性?那必然是猫猫啊!
首先声明一下,我是机械系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主申美国M.S.,加拿大和欧洲也有申请,海投选手(因为觉得自己菜),现在手上有几个还算OK的admission。不同专业的申请情况差距比较大,所以我写的仅适合部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仅针对北美(主要是美国)Master的申请(而且比较偏向M.S.)。
我的申请季持续了整整两个月,那段日子真不太好过,因为自己还碰到了很多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影响了心态。有很多信息真的是一点一点积累的,我的目标就是把我知道的尽自己所能写在这里,希望对看到的人都能有所帮助。
2021-03-18
张子昕 Zixin Zhang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lass of 2023, Master of Scienc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南方科技大学,2017级,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机器人工程
Robotics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2017),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T I - 申请前期
1. Master Program的分类与概况
北美的Master Program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年制的Master of Science (M.S.) 以及一年制的Master of Engineering (M.Eng.) 两大类。此外还有一年半的Master项目、M.S.+Ph.D.五年读完的项目,等等,不在此赘述。
一般来说,很多两年制的M.S.不仅需要修完课程学分,还需要选导师、做课题、写出论文、做完答辩才能让你毕业。如果你有以后继续读Ph.D.的想法,最好选择M.S.,而且最好是thesis的(你可以理解为以research为主的项目)。另外,不同的M.S. Program的培养目标也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有的侧重于科研方面的培养,有的侧重于职业方面的培养(可能是non-thesis的,即没有最终答辩),需要在申请前具体查看。
而M.Eng.只需要九到十个月就可以毕业,几乎都在上课,最后可能会有一个大project,进实验室干活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课程压力会比较大,属于完全的就业导向型项目,是为了将学生早日培养成打工人而设计的。
绝大部分Master项目都是很难申请到奖学金的;有少数的Master可以通过和实验室的老板达成协议拿到工资(比如说你做的项目有funding,或者你的老板真的很大方),或者当TA赚钱(Master当TA的机会比较少),但这都不是普遍情况。私立学校的话,一年最少要有50万RMB的预算;公立学校差别比较大,下至一年十几万RMB,上至私立水平都是有的,需要具体分析。
此外,有的Master Program会特意注明是“terminal”的,意思就是,你在我这里读完了Master,就不能申请我这里的Ph.D.了!想读我这里的Ph.D.?那就直接申请。有一些terminal Master项目会提供一次转Ph.D.的机会,具体情况也是需要咨询每个学校,而且这个往往不会明文写在官网上。有的学校直接申请Ph.D.可以被降录到Master,即虽然失去了Ph.D.的机会,学校也会考虑给你发Master admission的机会。
举个例子,我曾经特地问过UMich Ann Arbor MechE这方面的事情。他们的回复是这样的: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the ME graduate program. Yes, you may be considered for both programs at once without having to fill out two separate applications. You will need to fill out the Ph.D. application. On one of the pages towards the end, it asks if you are not granted admission to the Ph.D. program, then would you like to be considered for Master's admission. Just click yes, and that way you will be considered for both programs by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If you start in the ME Master's program, there will be an opportunity to apply for the ME PhD program near the end of your Master's degree. We call this Change of Program, and there are students who make this transition each year. This is something that you would talk to an advisor about once you begin in the ME Master's Program.
不同学校不同项目一定会有所区别,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另外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在加拿大,Master of Science往往被简写为M.Sc.,在申请时也有些许不同。M.Sc.也是两年制的,但是在申请的时候需要比较严肃地填写你的意向导师(美国有的学校申请也要填,但是多数情况下不那么严肃),最好可以提前套磁,有那么点申请Ph.D.的感觉。比如说我之前申请McGill的时候,我填写的意向导师名单里的第一位的教授就发邮件问我想做什么项目,和我提前沟通在她那里做课题的事宜,这在美国M.S.的申请里是很少见的。加拿大的具体情况我也不是非常了解,如果想要主申加拿大的话,建议仔细阅读学校网站上的信息。
2. 基本时间线
大一到大三,首先要好好学习课程。对于Master的申请来说,GPA真的很有用,也很重要。GPA的绝对值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专业排名很有意义。有一些学校是严重的成绩控,比如ETH的不少项目基本上只招收前10%的学生。GPA可能是大多数Master Program申请时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当然,录取的时候也会看申请者有没有文章、科研水平如何等等,但前提是你的绩点得过了那个坎,其他指标才会有意义,或者说你其他指标强到离谱……
另外,有一些美国大学的GPA计算方式是90分以上4.0,80-90 3.0,70-80 2.0,60-70 1.0,60分以下0,所以尽量不要让课程成绩出现89这种尴尬的情形……都能在90分以上那是最好的。
到了大二,可以开始准备TOEFL/IELTS与GRE了。TOEFL与IELTS的有效期都是两年,GRE是五年。具体内容下面说。
在各种经历方面(比如科研、实习、竞赛等),虽然说大多数Master Program的申请对这一方面没有做太高要求,但是有总归是好的,而且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的(这就叫卷起来了)。一般来说,大二暑假、大三暑假都要找点事情做做,实习、暑研都可以,如果能有产出(比如文章、奖项等)那是最好。学期里就去学校里的实验室搬砖,做做项目,或者参加各种比赛,甚至直接出国长期交流,都是可以的。不同专业、不同的人都有很大差别,总之,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去好学校当作目的,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另外,在实习、暑研、课题组干活等等的时候,不要羞于和教授、老板说推荐信的事情,提早约定好,没有坏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要羞涩。
同时,在结束了一个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把项目的成果进行良好的记录,例如视频、slides、图表、GitHub repo等等,因为你需要把这些东西show出来,让别人来了解。
到了大四之前的那个暑假,你就可以开始看看自己想去的学校的网页了,了解一下有哪些program可以申请,学费大概是多少,等等。准备好申请期间的经济来源,每个项目的申请费基本上都在100上下50美元的范围内浮动,还有成绩寄送费(下面会说)、文书修改费什么的。如果有精力,可以制作一下个人网页,最简易的方式是使用GitHub io,技术力比较高的可以用更先进的方式。
大多数学校的申请都会在九、十月份开始。DDL都是一波一波的,最早的DDL会在12月初,然后就是12月15日、1月1日、1月15日,基本上都是以15天为一个周期,晚于1月15日的就很少了。
另外,有部分学校采用的是Rolling Admission的方式(一般在官网上都会特别说明),它们的DDL都非常非常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在DDL之前交申请就可以了!Rolling Admission的意思是,来一个审一个,合格了就录,名额用完了就不再接受申请了。所以说,这种类型的项目越早申请越好!
3. 准备语言成绩和GRE
我个人没有考IELTS,所以很抱歉就不能对它做什么说明了。
申请学校时,99.9%的情况下使用的TOEFL都是TOEFL iBT成绩,也就是正常的线下机考成绩。疫情期间比较特殊,ETS为了照顾学生(赚更多的钱),搞了一个TOEFL iBT Home Edition,也就是在家里考,但是有一些学校是不接受这个成绩的。
TOEFL分为四个部分,按照考试的顺序,分别是reading,listening,speaking以及writing,每个部分的满分都是30分,总计120分。有关什么是加试、具体每个内容有哪些题目,不在此赘述。TOEFL的基本准备材料是TOEFL Practice Online (TPO),这是TOEFL官方推出的备考题,都是以往出现过的、以后不会再出现的旧题。注意,2019年TOEFL进行了改革,题型、时长有所调整,TPO里面只有最新的几套题是改革后的模式。
总的来说,如果你的词汇量达到了7000左右,TOEFL的阅读理解起来就没什么太大问题了,剩下的就是练习阅读速度。听力我真的很难给出什么意见,因为我在美国呆了四个月之后这个就没啥大问题了……如果你一开始听力基础不好,就把TPO里的题目拿来精听,听不懂就反复听,一句一句拆开听,坚持下去肯定有效果。口语的话,其实TOEFL想考查的是你说话的逻辑。把一些常用的结构、连接词、开头啥的背下来,内容部分说的时候不要慌乱,多练习,把舌头捋顺了。写作真的没有什么技巧,练习练习练习,多写,而且一定要找人给你改!
接下来就是GRE,最好能够在两个月之内把它完全搞定,不然拉长了战线是真的折磨。GRE分为三个部分,Verbal(你可以理解为语文,包含了选词填空和阅读,满分170)、Quantitative(也就是数学,满分170)以及Writing(即写作,满分6)。一般来说,中国学生的数学都接近满分(都是高中知识),Writing的最低底线是3.0(几乎裸考的那种),最好能考到4.0。Verbal就是词汇量和长难句阅读能力考察,无它法,唯背单词与练习尔。
GRE有一点很特殊,特殊在它是有题库的。网上有很多什么填空1300真题、阅读300真题之类的,一定要刷一刷!一方面是练习,另一方面是你真的有可能在考试中碰到原题!
GRE的写作也是有题库的!而且是官方公布的固定题库!如果有时间全写一遍,那自然是极好的。链接附在下面:
GRE的准备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背单词,就连native speaker考GRE也是要背单词的。要你命3000翻来覆去地背,还有命中率很高的救命800。没有词汇量,刷题的意义也凸显不出来。
另外,有一些同学是先准备GRE再准备TOEFL的,这样也有一些好处。在搞定了GRE之后,你去考TOEFL,尤其是阅读题,那真的是降维打击,提前十分钟做完题不在话下……
最后关于考多少分算够。除了少数学校明确说必须TOEFL 100+以外,大多数划的线都在90多分,或者说推荐100+。但是!不要因此而松懈,绝大部分申请者的TOEFL分数都不低,如果你恰好卡着那个最低分确实不好,据说有的学校也会偷偷用语言成绩卡人。卡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卡总分的、卡口语的等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里,把它考高一些。
4. Master or Ph.D.?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动机和理由。有的同学的理想很坚定,本身也很喜欢科研,从大三、甚至大一、大二开始,就在实验室干活了,在大四的时候,已经对自己想做什么、领域内有哪些较新的研究方向、如何对一个课题进行规划等等有了比较健全的认识,去会议上找教授聊天那是真的能够聊点东西出来,所以理所当然地选择了Ph.D.;有的同学会考虑到Master项目高昂的费用,所以选择了带奖学金的Ph.D.;而有的同学压根不想再搞科研了,想赶紧去找份工作,但是本科毕业的薪资水平又不太行,那就先读个Master吧;有的同学则比较犹豫(比如我),或者说谨慎,不太确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博,自己的能力有没有达到博士水准,打算先读个Master观望一下……等等。
其实这个真的不是什么太难的问题。Ph.D.和Master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好了;如果想不清楚要什么,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也是可以的。
The only thing you need to do is to follow your heart.
5. 选校
选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你的自身实力(假如你确定自己一定能申到最好的那几所之一,那太低档次的学校就自动排除了)、你的申请预算,包括金钱和时间(这决定了你要申请多少个项目)等等。
那么,申请Master的时候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申请的学校呢?
首先第一点,多问,问教授,问学长学姐,问各种靠谱的朋友、网友,他们会给出一些学校的list,记下来之后,再仔细了解。
其次,虽然我一直都吐槽排名这个东西,但是他们确实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参考。主流的四大排名是THE、QS、US News以及软科。记得看单独的专业排名,综排的参考价值不是很大。
另外,还有地理位置。这个的考虑因素就是多种多样的了。举个例子,你励志要成为湾区打工人,那么加州大学系列你一定要申请;如果你非常在乎自己的安全问题、社区治安什么的,那么例如JHU这种学校(位于巴尔的摩)你就可以排除在外了;如果你说“我爱大都市!我不要大农村!”,那你就可以ban掉六七成的美国大学了233;甚至说,你受不了太冷的地方,冬天稍微冷一点就要裂开,那你就得避开五大湖周边的学校(比如安娜堡六月穿秋裤)。这个我就没啥好说的了,大家自己肯定会有自己的权衡。
最后,自己网上冲浪。所有的大学的院系网页上都会有关于“我们的教授们在研究什么”、“我们的program教什么课”、“我们的program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这些信息。此外,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论坛,比如一亩三分地、知乎等等。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一句,互联网上的信息,除了官方的提供的信息以外,都得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被糊弄住了!如果不确定的话,就去找信任的人询问!
另外,有时候论坛不要刷太多了。比如说知乎上常有那种“被全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之类的问题,你会发现很多你觉得很强的人被花式reject,然后就会徒增自己的焦虑……其实真没必要这样,要自信一些。
由于我自己申请的主要都是M.S.,所以我就对M.S.的选校再做一些说明。
我个人认为,偏向Research类型的M.S.选校,老师们的研究方向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你是需要在导师的实验室干活写毕业论文的,你做的事情会直接影响到你未来的就业或者申请Ph.D.,比较关键。第一步,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方向,比如说我就是想做legged locomotion,做control,最好是RL。第二步,翻学校的网页,看有没有教授在做你感兴趣的方向,如果有,记下他们的名字。第三步,综合考量,包括:浏览目标教授的个人主页、实验室主页;在Google Scholar上查询他的团队的成果产出数量与质量;关注一下有没有研究经费的说明;看看实验室是不是全都是中国人或者印度人(X)……等等。哦对了,如果你想多得到一些老板的指导,可以考虑选个人少点的组,或者老板不是那种身兼多种职位的大佬(并不说导师越是大牛就越好)……这都是需要自己权衡的。
所有的这些信息进入到你的脑海之后,你自然而然地会选出一些学校来。如果真的不缺钱,精力也够用,多申请几所学校没啥坏处。
另外,我特地针对机器人这个方向选出几所美国的学校(仅限于Master申请),以供参考:
第一档:CMU(巨无霸,走出了很多大师,方向之全面唯它一家,faculty名单都比别人长几页,拥有全美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robotics institute)
第二档:UMich Ann Arbor(和福特合作建的新的机器人大楼非常之华丽), UPenn(大名鼎鼎的GRASP LAB), MIT(孕育了Boston Dynamics,还有很多大牛在那里,例如Russ Tedrake, Harry Asada), UC Berkeley(几乎全在EECS学院下, Pieter Abbeel做RL很有名), Stanford, Georgia Tech(其中Berkeley和Stanford做的方向有点太偏向CS了, Georgia Tech部分学院不招收国际学生)
第三档:USC(人挺多,Stefan Schaal在这里呆过), Cornell(前几年从UPenn挖走了Daniel Lee,有几个很厉害的教授,但是人有点少), UCSD, JHU(很医疗,不愧是你), Harvard…
第四档:WPI(人形机器人很强,和CMU合作打过DARPA比赛), VT(也是人形机器人很强), OSU(俄勒冈州立,用了都说好的Cassie双足机器人诞生的地方)…
其中前两档的学校我觉得是没什么争议的。第三档和第四档,单论机器人的研究水平来说,差距并不大,甚至有的学校可以说不相上下。但是他们的综合水平、名声差距很大。所以我就把名声比较大一些的放在了第三档。毕竟是读Master,考虑一下学校的综合名声还是比较现实的。如果铁了心不留后路地准备以后读Ph.D.倒是无所谓了,找个靠谱的课题组更重要,WPI也有去MIT读博的。
部分学校没有列出,纯粹是因为我不了解,欢迎补充。
6. 各种官方文件
最基本的:在读证明、中文以及英文的成绩单。你科的教工部可以在成绩单上补充专业排名、百分制成绩、专业GPA等,并且盖章。成绩单自助打印即可,补充内容需要去教工部办公室找老师操作。
接下来就是语言成绩送分。什么是送分?就是把TOEFL/GRE的官方成绩单由ETS寄送到你要申请的学校去。你自己在申请系统里面上传的PDF成绩单仅仅是一个参考,只有少数学校不要求送分。这项服务可以在TOEFL/GRE的个人账户上进行购买,TOEFL寄送是每个学校20美元,GRE寄送是每个学校27美元。
为了进行送分,你需要输入目标学校在ETS系统里面的代号(code),这个code会在你申请的项目的官方网页里面有确切的描述。对于TOEFL来说,你必须要输入两个code,第一个是学校(institution code),比如说4256对应的就是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omputer Sci,第二个是部门(department code),比如78对应的就是Computer Sciences;对于GRE来说,institution code是必须要填的,但是department code可以不填。如果有的学校只提供了一个institution code,TOEFL的department code请挑一个最贴切的填上,没有就输入99(代表for any other department not listed);GRE的department code也是挑一个最贴切的填上,没有就空着。
送分需要的时间很难说,不过最好还是预留两周以上的时间。虽然很多学校明文写着必须要在DDL之前送达,但其实上晚那么几天也没事。越早送分越好!
PART II - 申请文书(I)
1. 概述
在北美的Master申请中,主要涉及到以下三类文书。
个人陈述类,包括statement of purpose(SOP)与personal statement(PS),其他一些非主流的叫法还有academic statement of purpose、motivation letter、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等等。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东西都不一样,但是大致上,你可以把名字与目的(purpose/objective)、动机(motivation)等有关的文书视作一类,带有“personal”这个单词的视作另一类。后文中统一使用SOP和PS两种称呼。
简历,包括curriculum vitae(CV)与resume。这两个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不一样的。CV是“履历”,内容会详细地覆盖你的方方面面。本科刚毕业的人可能可以写到三四页,而各种业界大佬可能会长达数十页,他们会把自己所有的paper、talk等内容都放在上面。而resume就是浓缩的精华,挑重点写,一般就一两页。但对于留学申请来说,不用太在意这种区别,但一般来说需要把长度限制在两页纸内。
推荐信,即recommendation letter,也称作letter of recommendation(LOR)、reference letter等等。大部分美国的项目要求提交至少三封推荐信,有部分学校允许提交4~5封推荐信。后文中统一使用LOR这一称呼。
此外,还有极少数Master申请需要提交research proposal,有的还需要在网申系统中按照他们提出的问题写若干个几百词的小essay。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操作都是根据已经写好的SOP或者PS进行修改和补充。
同时,我还推荐大家建一个excel表格,来记录申请相关的信息,例如每个项目的申请网页链接、介绍网页链接、推荐信提交情况等等。
关于SOP与PS的区别:
- 大部分美国学校只要求提交SOP,极少部分还要求同时提交SOP和PS(比如Berkeley和UMich),这时候你需要注意SOP与PS的差别。简而言之,SOP说的是你想干什么,以及你为什么要干这个,你如何做准备的等等;而PS说的是你是谁,你有什么特质。
- 少部分学校只要求提交PS,这种时候不需要特别区分SOP与PS,按照你写好的SOP的稿子,根据项目要求略加修改,一般就可以了。
- 后文中我只说SOP的书写。
很多人说SOP、PS以及简历在申请中并没有那么重要。但说实话,除了那些亲自参与了录取流程的教授等人员以外,这些文书到底有多大用处我们也不得而知,不同学校之间可能差别也很大。那些有关的传言其实大多是申请者们的自我感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把事情做到极致,做一个不断折磨自己的折磨王。
2. SOP(目的陈述)
首先是SOP,这也是我想重点说的。书写SOP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自身、找到未来方向的过程。我觉得它的完成可以细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一:基本准备
- 浏览你感兴趣的项目的招生网页,看看他们对SOP是否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例如内容、字数、结构、格式等等。
- 浏览你感兴趣的项目所在学院的教授们的信息,找出几个你对他们的研究、项目感兴趣的教授。如果精力充足,或者对某几位特别感兴趣,可以通过他们的个人网页、实验室网页、Google Scholar等途径查阅他们近几年发出的论文。
-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该领域的文献综述,以构建起对这个领域内已有成果、大致发展方向、面临的主要挑战等信息的基本了解和理解。
- 备注:以上的第2点和第3点可能在非研究类Master的申请中并不重要。想不想说这些内容,就取决于你的“purpose”是什么了。不要说谎!
阶段二:基本构思
找一张白纸,拿一枝笔,找一个远离一切电子设备的安静的地方,尝试写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 你对什么感兴趣?(个人生活爱好就不要说了哈)为什么?
- 你为什么对这个项目/院系/学校感兴趣?
- 你在本科阶段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如果你Master申请的时候要转专业,请同时回答为什么要转专业)
- 你的短期(约5年内)目标是什么?你的长期(约10年内)目标是什么?你希望实现什么?
- 是什么驱使着你朝着目标前进?你的motivation是什么?
这些问题可能一时半会很难有个确切的答案,而且随着人的成长,甚至随着申请的推进,想法也是在不断改变的。不过不要紧,把当前的想法大胆地写下来就够了。在这个阶段,不需要特别注重条理和逻辑,主要是brainstorm的过程。尽量暂时抛开功利的想法,思考你真正喜欢什么。
此外,SOP最重要的就是围绕着purpose来写。不需要局限于以上这些问题,任何相关的想法都可以写下来。
阶段三:列出大纲
根据阶段二你思考的结果,为你的SOP决定一个主题。以我自己为例,我全篇都围绕着“my research interest is legged robot locomotion and control"来写的。从开头点明,到后面细说自己的项目,再到个人规划、对哪些教授感兴趣等等,全部都与这个主题有关。
将你brainstorm的结果整理成若干个有条理的点,来强化你的中心主题(你就当作在写议论文好了)。注意以下几个点:
· 给出具体的事例,比如你的某几段科研经历。
· 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全往上堆,只选择那些你觉得有较大意义、对你的成长有较大作用、激励你的事情。
· 不要说谎!不要瞎编!
你的大纲应该至少包含有以下这些内容:
· 这个项目/院系/学校的哪些方面吸引了你?(比如课程体系、就业/科研资源、某些教授和实验室等等)
· 你的兴趣是什么?
· 你是如何对这一领域/话题产生兴趣的?
· 你是如何为解决这一领域/话题中存在的问题做准备的?你是如何为追求你的兴趣做准备的?(比如科研经历、项目经历、竞赛经历、课程准备等等)
· 你对于未来的graduate school生涯有什么规划?(比如读不读Ph.D.)
·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比如就业/创业/拿教职等等)
· 这个项目/院系/学校为什么能帮你实现你的目标?
· 你能为这个项目/院系/学校的发展带来什么?
有些项目对内容会有具体要求。
阶段四:书写草稿
在写的时候请注意:
使用正面的、褒义的词汇来描述你自己。
用简洁、直接、准确的语言详细地描述你要使用的例子。
格式方面:
· 简洁!大家都爱Times New Roman,别搞花里胡哨的字体和排版。
· 段落之间空一行。
· 页边距、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大小适宜,让阅读的人看着舒服。
· 注意篇幅,最好在两页纸内。
· 具体格式均以项目要求为准。
行文方面:
· 在句子和段落之间使用过渡词,使行文更加流畅。
· 避免以相同的方式开始相邻的段落。
· 不要不懂装懂。
· 不要用你不理解的词汇。
· 不要总是重复地提及你自己。
· 有力的开头与结尾,直接一点。
· 别跑题了!一切都要围绕你的中心主题!你需要让看你SOP的人觉得,你真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而你做的这些事情真的都是为了某一个目标而服务的。
对admissions committee表达感谢。
不要说谎!
阶段五:折磨自己
修改,是耗时最久,也是最痛苦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像笔者这样有完美主义倾向和强迫症的人来说,我的整个申请季都在不断地修改文书,每一次提交申请之前都会改,一直改到DDL骑脸了为止……
但是,直到最后,我依然对自己的文书不够满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人能把事情做到完美无缺。
- 写完第一版之后,从头到尾念一遍,确保没有基本的语法错误。可以借助Grammerly等工具检查语法。
- 找你的朋友、导师、亲戚等你觉得可以帮上忙的人,为你的SOP提意见。采纳你觉得有益的意见,修改。
- 做一个折磨自己的折磨王,改到觉得能交了为止。
3. 推荐信
虽然说Master申请的推荐信没有Ph.D.申请那么重要,但是依然需要重视。推荐信的相关事务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我不会说该如何自己写推荐信,因为个人觉得这样并不好,而且我也没试过……)。
阶段一:找推荐人
在找推荐人方面,其实有很多同学都有误区。举个例子,一个是学术大牛,讲座教授级别,但是你只在他面前混了个脸熟,他并不了解你;另一位是你的导师,对你知根知底,和你交流也很多,但他的职称只是助理教授。那么问题来了,谁的推荐信更有效力?
答案是,你的导师的推荐信要有用的多得多,除非另一个学术大牛是诺贝尔奖这种级别(X)。我看过很多项目有关推荐信的Q&A,也与国外实验室的大哥们有过交流,他们共同的答案是,推荐信一定要找熟悉你的、知道你具体做了什么的人写,而一封平淡无奇、泛泛而谈的推荐信和白纸没太大区别。
如果能找到了解你的学术大牛,那当然是最好的啦。
推荐人一般都很忙,而且每到申请季都会有很多学生需要推荐信。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时候不得不自己写。但是我的观点是,你的推荐人让你自己写,其实大多数时候还是因为他和你的关系没有到达那个程度。即使是他帮你写,也不太可能是强推。所以在选择推荐人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地找那些愿意为你写推荐信的人。如果实在不得已要自己写,就先给自己厚着脸皮写得strong一点,推荐人要是不满意大不了再改。申请嘛,不寒掺。
在联系推荐人的时候,如果对方远在天边,就发邮件;如果是本校教授,建议找个机会见面聊一聊,大胆的勇者可以尝试直接去办公室(这其实在国外本科很常见)。请求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保持谦逊和礼貌就足够了。如果是邮件沟通,最好附上你的最新简历。如果是过去的暑研老板之类的,可以再附上你当时写的一些报告。
阶段二:催推荐人
首先,我想说一下交推荐信是怎么一回事。
几乎所有美国院校的推荐信提交都是在申请系统中进行的。你需要在申请系统中填写你的推荐人的信息,包括姓名、部门、职称、联系地址、电话、邮箱等,然后你就可以选择send request,申请系统就会自动给推荐人发一封邮件,里面会有一个提交链接,然后推荐人只需要点进去操作一番,你就成功地get到了一封推荐信,同时你也会在申请系统中收到相应的反馈。
有少数项目比较特殊,比如MIT的MechE,申请系统会把上传推荐信的链接告诉你,然后由你自己把链接发给推荐人。
推荐人上传推荐信和你自己提交申请并不冲突。你完全可以先把申请交了,然后等待推荐信的到来。你依然可以回到申请系统中查看推荐信的状态。但是一般来说,你在交申请的时候,需要填满足够数量(一般是3人,有的可以多填)的推荐人的信息。
至于LOR request发出去之后是否能够修改推荐人的信息(比如我想删除一个推荐人,或者换一个推荐人),一般来说换推荐人是不行的,删推荐人是可以的,更新推荐人信息是可以的(比如邮箱),添加推荐人的话……因项目而异。
虽然说,最好的状态是,推荐人在申请截止的ddl前为你上传推荐信,但其实大多数时候晚几天收到推荐信也无所谓(少数学校会设置一个很”硬“的ddl),而且你会发现这是推荐人的日常……他们和我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喜欢压ddl……那么这种时候,就涉及到三种催推荐信的方式了:
- 绝大部分网申系统中,你可以直接点击”send a reminder“,系统便会自动发一封邮件催推荐人交推荐信。
- 有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第一种方式效率低下,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自己发邮件沟通,需要表达的大致意思就是”我知道您很忙,但还是希望您赶紧交推荐信,你的推荐信对我而言很重要,求求了,ddl要到了“这种……
- 如果这个教授你时不时可以有机会见到他,当面催一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催推荐信是个卑微的过程,但是不寒掺。